新闻动态

2023国际植物日-华南国家植物园站系列科普研学活动成功举办

日期:2023-08-01  访问次数:10359

2023年3-7月,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23年“国际植物日”系列科普研学活动在华南国家植物园站开展。活动通过科普进校园、科普讲座、专题研学和植物导赏等形式,以生态和谐、生物多样性和果蔬品质为主题,寓教于乐,激发公众热爱植物、热爱自然、热爱生命。

3月18日,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朱虹老师带领研究生,来到华颖中学指导学生开展蒲桃树的疏花实验,以减轻春夏之际的花粉污染问题。通过朱老师现场讲解植物激素的奥秘,同学们明确了物理和化学因素对蒲桃树开花坐果的影响,理解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蒲桃花凋落的工作原理,并学会了如何正确安全地配置药剂和喷施树冠。通过此次科普进校园的专题实践活动,同学们既增长了知识,又提高了动手能力,收获满满。


5月8日,华颖外国语学校初二年级的师生及家长代表共43人一行来到华南国家植物园,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科普研学活动。讲师团介绍了华南国家植物园丰富的科普资源,做了主题为”果实品质与安全”的科普讲座,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果实采后品质的组成及变化规律、品质分析方法、主要影响因素、采后病害发生及控制等内容,使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果实采后品质与安全的基本理论。接着,通过三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,让同学们沉浸式体验讲座内容,初步掌握了果实品质判别和测定的技能,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辨别优劣果实,吃得更健康、更安全。在科普讲座和实验之后,师生们走出课堂,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,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华南国家植物园专类园之一的”兰园”,了解了兰科植物的分类分布、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,既拓展了知识面,又陶冶了性情,收获满满,流连忘返。



7月4-6日,来自武汉十一中的30余名高一学生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度过了非常有意义的三天。在老师的引导下,同学们领略了岭南佳果---荔枝的风采,学习了荔枝的起源和栽培史、种质资源、营养成分、采后品质劣变的成因,以及荔枝保鲜的基本理论及方法。同时,对荔枝的种种传闻有了更为科学理性的认识。接着,同学们自己动手,针对不同的荔枝品种,完成了荔枝果皮结构观察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测定的科学实验,还自己设计实验,掌握了果皮褐变的三大要素及pH值对果皮褐变的控制。本次活动将植物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,通过生动的科普报告和有趣的实验,激发了同学们对植物科学的兴趣,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、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。活动得到了学校师生及家长们的一致好评,大家提出希望多开设类似的与科技资源相融合的教育课程,改变青少年对科研工作认同度高,但践行度低的现状,促进公民科学创新发展。

Baidu
map